我國醫療機器人“百花齊放” 醫工融合迎來發展機遇
作者:【未知】
2022-08-23 08:43:51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瀏覽量:
我國醫療機器人“百花齊放” 醫工融合迎來發展機遇
中國工業報 左宗鑫
“當前世界先進醫學融合機器人、大數據、新材料等先進制造技術正在加速推進醫學工程進入‘智能醫學’時代。我國生物醫學工程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入實施,催生了超大規模、多層次且快速升級的先進醫療裝備需求?!敝袊娮訉W會副秘書長洪京一在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生物醫學工程與智慧醫療融合創新發展論壇上表示。
據中國工業報觀察,與往屆世界機器人大會相比,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博覽會不僅設置了“機器人+醫療”專區,而且參展企業如“雨后春筍”,現場的醫療機器人可謂是“百花齊放”。目前,我國自產自研的醫療機器人正在擺脫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并在一些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醫療機器人發展邁入“快車道”
“醫療機器人是醫工融合的典型應用,醫療機器人在介入醫學中的應用既能緩解學習曲線過長的問題,也能做到手術更精準化和標準化操作,擁有較大臨床應用空間,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敝袊嗣窠夥跑娍傖t院第一醫學中心介入放射科主任段峰表示。
隨著人工智能、智能傳感等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深度應用,我國醫療機器人行業發展邁入“快車道”。而《“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等產業政策也為醫療機器人行業提出明確發展路徑。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醫療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達59.4億元;預計2022年,我國醫療機器人將達到97.1億元。而從我國醫療機器人市場結構來看,康復機器人占比最大,達47%;其次為輔助機器人,占比達23%,手術機器人及醫療服務機器人占比分別為17%、13%。
隨著我國醫療機器人行業的不斷發展,其相關企業注冊量也隨之不斷增長。據悉,2021年,我國醫療機器人相關企業注冊量達20595家,同比增長40%。與此同時,國內醫療機器人融資呈上升趨勢,2021年,醫療機器人領域共產生55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為15.91億美元,融資額環比上漲100%。
國產腔鏡手術機器人迎突破
手術機器人被譽為“下一代外科手術的新方式”,已成為醫療裝備產業中最熱門的細分賽道之一。其中,腔鏡手術機器人是手術機器人領域內系統極為復雜、技術難度極大、臨床與商業價值極高的產品方向,被譽為“醫療器械領域的航空母艦”,位列國家“十四五”規劃中重點發展的高端醫療器械之首。
今年,國產手術機器人在腔鏡手術領域迎來突破。中國工業報在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了解到,今年年初,微創機器人自主研發的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上市。據悉,該產品是當前第一且唯一一款由中國企業研發并獲準上市的四臂腔鏡手術機器人。
據微創機器人培訓師徐盈介紹,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由一部人體工學外科醫生控制臺、一輛擁有四個互動機械臂的患者側手推車、一個三維高清影像系統組成,通過高度靈活自如的機械臂,可 為外科醫生提供一系列與人體手腕相似的動作,同時去除人體手部固有的震顫,可協助醫生完成前列腺癌根治術、腎部分切除術、腹膜后入路腎部分切除術、單孔手術等治療。
“此外,通過5G聯網,我們完成了江蘇省人民醫院與新疆克州人民醫院之間手術操作。病人在新疆克州,手術由遠在江蘇的醫生全程操作,這是截至目前,全球最遠距離的5G超遠程機器人手術?!毙煊硎?。據了解,該手術應用5G遠程技術,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通過三維圖像的同步傳輸和重現技術,將圖像和操控的延時最小化,并實現了網絡通訊質量實時監測和預警的功能,以保障手術安全和順利完成。
微創方面認為,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的上市,可打破國內腔鏡手術機器人市場被國外品牌長期壟斷的現狀,降低我國機器人手術的成本,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從而加速機器人手術的普及工作。
聚焦腫瘤診療的“醫生”
“近年來,業界有一種觀點,即內科外科化、外科微創化、微創精準化。我們聚焦當前腫瘤診斷和治療中‘不精準’的痛點,推動微創診療相關穿刺需求的增長?!闭娼】担ū本┽t療科技有限公司CEO仝文斌在接受中國工業報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與傳統開放性手術相比,經皮穿刺手術具有創傷小、疼痛輕、并發癥少、恢復快和費用低等優點。然而,徒手穿刺過度依賴醫生的主觀經驗,學習曲線長,如果醫生受到工作強度大,疲勞或情緒等因素的影響,可能會造成穿刺精度偏差;此外,徒手穿刺常需反復調針、多次CT掃描驗證穿刺位置,從而使患者和醫務工作者暴露在CT輻射下的時間延長,造成輻射劑量增加。
“真健康公司的軟組織穿刺手術導航定位系統具備‘眼、腦、手’的一體化功能,將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相結合,輔助臨床醫生完成胸、腹部高難度的經皮穿刺手術,從而解決目前臨床上徒手穿刺所存在的穿不準、耗時長、易產生并發癥等痛點問題?!辟谖谋蠼榻B。
仝文斌表示,通過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相關的標準化產品和服務,可以大大縮短臨床醫生的學習曲線、快速提升相關的臨床診療服務能力,結合病理活檢、微創手術病灶定位、腫瘤消融治療、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各種腫瘤精準診療場景,使腫瘤的精準微創診療服務能夠從頂級的省部級大三甲醫院“下沉”到普通的地市級和縣級醫院,助力腫瘤病患“分級診療”的落地和實現。
在與中國工業報交流中,仝文斌認為,相較于傳統徒手穿刺,利用機器人進行穿刺手術還具有兩大優勢:一是機器人具備很高的穩定性。任何醫生都會出現疲憊的時候,生理性的疲憊可能造成手術精準性出現偏差,而機器人產品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客觀與標準化,能大大縮短臨床醫生的學習曲線,提高手術安全性。二是機器人可規劃出更優的手術方案?;贏I系統,設備能提供幾十套甚至上百套方案,然后從中篩選出一個最優的方案。
據仝文斌介紹,真健康公司未來將打造腫瘤的微創診療閉環平臺?!拔覀儗⒁匀斯ぶ悄芗坝布撔聻榛A,專注穿刺導航定位和手術治療機器人的產品開發和市場推廣,實現精準醫療。聚焦腫瘤的診斷與微創治療,助力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康復機器人領域結出“新花朵”
“我希望能夠站起來,不想坐著看世界?!焙喍痰脑捳Z,可能道出很多重癥肢體殘障人士的心聲。在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火炬傳遞活動中,外骨骼機器人的亮相不僅吸引了很多觀眾的目光,而且讓很多人看到“站起來”的希望。
在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北京大艾機器人帶來了北京冬殘奧會火炬手楊淑亭穿戴的外骨骼機器人——艾動。據工作人員介紹,艾動AiLegs下肢外骨骼康復訓練機器人以自然行走步態方式,支撐并帶動下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進行康復訓練,能夠充分激發患者殘存的肌體功能,重塑患者正確行走姿態,鍛煉患者平衡運動能力及行走肌肉和神經,使患者的行走能力在短時間內獲得大幅度提升,最終改善生活自理能力。
理論上,腦卒中或脊髓損傷致殘的根本原因是中樞神經受到損傷導致肢體無法控制,通過外骨骼機器人帶動進行康復訓練能夠重塑肢體與中樞神經之間的聯系,實現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
大艾外骨骼機器人董事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帥梅及團隊通過多年的努力,改變了截癱、偏癱、腦癱等重大惡性疾病幾乎無法康復困境,成為“三癱”治療新手段,讓康復領域的土壤開出新的花朵。據悉,目前,大艾外骨骼機器人在國際外骨骼機器人領域處于并跑,甚至領跑地位。